你打开电视,雷佳音在《长安的荔枝》里对着上司点头哈腰;你切换频道,他在《酱园弄》里举着刀一脸苦大仇深;你出门散心,电梯间、超市货架、公交站台全是他的脸,甚至连薯片包装袋上都是那双下垂的眼睛。
2025年暑期档,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。
社交媒体上,抵制雷佳音话题以燎原之势冲上热搜榜首,单日阅读量破1.8亿。 某网友的吐槽被疯狂转发:“我闺女以为雷佳音是商场保安,因为走两步就撞见他立牌。 ”
这场风暴最震撼的一笔来自央视。 官媒罕见下场,用词直白得扎心:“当演员成为流水线产品,当表演沦为复制粘贴,透支的不仅是观众耐心,更是行业的尊严。 ”
曾经的金鹰、白玉兰双料视帝,怎么就沦落到“人见人烦”的地步?
数据显示,从2023年春节档开始,雷佳音就开启了霸屏模式。2024年他出现在五部影视剧里,2025年仅暑期档就有四部作品轰炸荧幕,涵盖剧集、电影、综艺和广告代言。 网友制作了一张“雷佳音出没地图”:北上广深等十个城市核心商圈,平均每平方公里出现9.4次他的形象。
某二线城市影院经理晒出排片表吐槽:“黄金场次排《酱园弄》和《长安的荔枝》,观众进来就问‘今天有没有不看雷佳音的选项? ’”
更让观众窒息的是角色的高度雷同。 在《长安的荔枝》里,他饰演的荔枝使李善德本应是底层小吏的逆袭史诗,却硬生生演出了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市井气。 观众翻出2019年他在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同样演绎长安小吏的片段——驼背的弧度、窘迫时搓手的频率、甚至挨骂时缩脖子的角度都如出一辙。
这种复制粘贴式表演在《酱园弄》达到巅峰。 导演章子怡声称“突破性反派”的角色,被观众扒出花絮镜头:他举枪的手势竟和《刺杀小说家》里屠灵握烟斗的姿态镜像重合。
张艺谋御用选角导演在匿名采访中叹气:“现在只要剧本里有‘窝囊但善良的中年男人’,投资方第一个想到雷佳音。 这标签算是焊死了。 ”
有人翻出2023年白玉兰奖的旧账。 当时他与张译竞争视帝,有评委爆料“片方动员半个影视圈拉票”。 更有汤唯在韩国综艺的访谈被挖坟:“有场情绪爆发的戏,对手演员直接拿提词板念台词。 ”虽然粉丝澄清这是《吹哨人》时期的误会,但“雷氏演技三件套”(驼背、结巴、憋红脸)的讨论愈演愈烈。
不过业内大佬们倒是力挺。 张艺谋拍《悬崖之上2》时依然钦点他:“佳音是少数能接住任何对手戏的演员。 ”冯小刚拍《北上》更直言:“能吃苦还不贵,这样的演员去哪找? ”
这场闹剧背后,是中国影视圈赤裸裸的生存法则。某上市公司财报显示,启用雷佳音的项目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1:5.7,远高于流量偶像的1:3.2。 制片人李娜(化名)算笔账:“他片酬是顶流的60%,演技有基本保障,关键从无塌房风险——简直是行走的保险柜。 ”
这样的安全牌正在扼杀创作多样性。 2025年备案的影视剧中,40岁以上男性角色占比68%,远超其他年龄段总和。 编剧林夏在社交平台哀叹:“写个外卖小哥的故事,资方要求必须改成45岁离婚带娃的底层男人,因为这样能请雷佳音。 ”
当行业集体躺进安全区,演员只能被焊死在流水线上。 雷佳音在《长安的荔枝》宣传期酒后吐真言:“我也烦周秉昆,可架不住十个剧本八个都是他。 ”
日本影帝役所广司的往事被网友翻出来对比。 59岁的他为《我的叔叔》学习半年钢琴,最终镜头只有45秒;为演活《失乐园》中沉沦的情欲,他减重15公斤并写下两万字角色笔记。 这种执念在内娱成了笑话——雷佳音拍《古董局中局》时宣称学习鉴宝知识,结果正片里所有鉴宝镜头都是替身的手。
更残酷的是性别歧视链。 当海清在颁奖礼呐喊“请给中年女演员机会”时,雷佳音们正占据着原本属于中年女演员的生存空间。 数据统计,近三年获奖的国产影视剧中,40+男演员与同龄女演员的戏份比达到惊人的7:3。
观众抵制的从来不是雷佳音这个人。
某网站发起万人投票,“最想念的演员”第一名是7年只拍3部戏的张颂文;而“最讨厌的刷屏明星”榜单上,雷佳音以82%得票率高居榜首。
当张艺谋被追问为何连续四部电影用雷佳音时,导演无奈反问:“你告诉我现在四十岁左右,能扛票房、会演戏、不惹事的男演员还剩谁? ”
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,配资咨询平台,配资指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